Monday, February 20, 2023

《關於快思慢想的選擇》


為什麼會想看《快思慢想的選擇篇》?因為我有選擇障礙,想做出對於現階段,或是短期的未來,相對比較好的選擇,之前也聽過《大人學選擇》的 Podcast,選擇四原則:《關於選擇》

這邊想看看諾貝爾經濟學家康納曼,談談心理上是怎麼影響「選擇」的。


其中一個很重要的:展望理論

假設 A、B、C 可以參與一場遊戲,最後結果都是讓財富變成 100 萬,但
A. 原本有 50 萬
B. 原本有 90 萬
C. 原本有 200 萬

相信他們三個參與遊戲的意願一定非常不同。

原因有三:

  1. 參考點不同,所以每個人心理上的適應程度會不同。
    簡單來說,這三個人的感受度是不同的。
    對於 A 是贏(得) 1 倍的財富;
    對於 B 是贏(得) 10 萬;
    對於 C 是損失(輸)100 萬。
  2. 財富具有遞減敏感度
    50 萬到 100 萬的級距,會大於 90 萬到 100 萬。就像你有 100 元,多給你 100 元,你有 200 元。你有 1 萬元,多給你 100 元,你有 10100 元,後者的感受度明顯低很多。這是為什麼通常加薪會用百分比,而非固定數字。
    簡單一點就是感官評估,每每登山時的夜晚,總是覺得月光是光害,但是在都市裡,即使是滿月,有時候都不見得會注意到月光。
  3. 損失規避
    相同事物的損失帶來的痛苦,會大於得到該事物時的喜悅。
    例如公司今天佛心來,多給你 12 天的年假,但三年後營運不好,想要把這樣的紅利收回去,你的痛苦會比當初得到他時來得重。


但這個理論還是有缺點,他無法處理人的「失望」與「後悔」的情感(水太深惹,這邊就不討論~)。


看完之後,自己覺得最心有戚戚焉的還是:失去的痛會大於得到的喜悅。

好難好難不在失去的時候痛苦,求解。


另外,人性的危機意識、警覺性是嵌在基因裡的,在演化上,優先處理威脅的生物,比較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。


這是悲觀主義的魅力 — 《致富心態》所以人都會更傾向悲觀。

但也因為這樣,所以有援備系統,有風險評估,而有風險管理的人,通常在決策上也比較可靠,因為他們能因應危機。


原來做選擇的心理,會被以上三者影響,增加了自己對選擇的認知,頗有趣。


===== 幸福ㄉ捷兔路跑 =====

幸福ㄉ原因大概就是
天氣超好天超藍
妖妖做路太完美
一起跑ㄉ朋朋很喜歡
A 到少華ㄉ衣服跟偶像拍照😏

Sunday, February 12, 2023

《關於選擇》

對於有選擇障礙的我,看到這一篇完全就覺得是救贖XD

人生總是在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

為什麼有的人就是很會選,選對科系、選對工作、選對另一半。人生看起來一路順遂,飛黃騰達。

或許其他人會覺得是運氣好,但其實很多時候,自身的選擇判斷是很重要的。

的確運氣也佔了一部分,每次都選對,或許不會有傑出的成果,但如果某次的選擇對了,再加上一點點運氣的幫助,就會看起來特別成功。

這裡來跟大家分享,大人學「選擇的4個原則」:

  1. 哪一個選項,可以讓我的未來選擇增加
    屋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原則,就像在玩遊戲,現在不知道角色要選什麼職業,但是我可以在新手村的時候先點一些技能,那些技能是讓我以後轉職時選擇最多的。
    換個說法是:由長期來看,疊加效果更好(跟投資好像)
    實際的思考方式是,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問題:
    哪個選擇可以
    • 更支持接下來想做的事
    • 讓我以後的選擇更多、未來的路更寬廣
    • 累積更廣泛的技能
    • 打開更多的可能性
  2. 不要因為害怕、恐懼、困難而做或不做選擇,甚至選擇不做;要因為有價值,為了得到東西而選擇
  3. 難以決定的時候,把事情推到極端、極致
    • 就算不拿錢(極端),閒暇時也想做的。
    • 透過極端情況,可以找到決策盲點:
      • 這工作給我兩倍的錢我也不要,根本原因是什麼
      • 對方戒菸了我也不想結婚,根本原因是什麼
  4. 每個決定都應該「量身定做」,不要盲從與跟風
    • 現代資訊量大,常會讓我們很浮躁,進而選擇危險決策
      別人的順利與成功,不代表簡單,多得是你看不到的
      就像別人攀岩那麼強,我覺得他天身神力,但我沒看到的是,他平常的訓練量:一天吊一小時的指力版,一小時肌力訓練,一小時核心訓練,一小時牆上耐力訓練,三小時動作協調訓練,我能做到嗎?
    • 對於選擇要走的路,要有足夠的認識、理解與學習,要跟自己的狀態連動,自己到底適不適合,我有沒有條件玩這個遊戲。
      投資最實際,我有沒有足夠本金玩這個遊戲?推到極致就是,如果我今天慘賠出局,會不會對我的財務造成困難

所以下任何決定前,請理性思考,善用以上技巧。

原則一共有10個,如果還想知道其他原則,可以參考「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」

我先不推,因為還沒看過XD

等我看完再跟大家分享:))

Saturday, February 11, 2023

《樂觀的轉職後端菜鳥工程師》

在講轉職前,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件吊詭的事

史托克戴爾的矛盾

美越戰爭被俘虜長達八年的最高軍事指揮官,訪問他能夠撐過八年艱困酷刑的原因,他說:「太樂觀的人,反而撐不過去。」

「那些樂觀的人會說:「美國政府一定會來救我們,聖誕節前,我們一定會被放出去。」到了聖誕節,然後過了⋯「復活節前我們一定會被放出去」到了復活節,然後過了。然後是感恩節、然後又是聖誕節⋯最後他們有的越獄被槍殺,有的自縊。」


希望與落空的無限循環,反而將人逼上了絕境。


===== 工程師腦上身 =====

讀到這,不知為何想到這個@@


def 極度樂觀():
while 抱持希望:
落空
return 絕望


覺得有點可怕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「能夠撐過來的人,是那些可以看清現實殘酷面的人。」

保持樂觀是好的,那代表你相信,最終結果會是好的。

但要有所覺悟,得到好結果的「過程」,必定「非常艱辛」。


我想起了2019要轉職工程師時,當時的我就對自己說過:


「我一定可以成功轉職,只是過程一定會非常非常非常辛苦。」


也有設定兩年的停損點,如果兩年後無法順利轉職,就代表我不適合走這條路。

辛苦的像是,底薪每個月直接少了15,000,零工作經驗又不是本科系出身,第一份工作也特別難找,找了好久,每天都在讀書,也不知道到底讀進去多少,讀了有沒有用。不知道公司要什麼技能,也不知道他們面試要考什麼,就都面不上,還好最後有遇到貴人,這位貴人還剛好在我要發這篇文的時候坐在我對面:)))

不過程式領域,真的不是我特別擅長跟有天份的領域,所以其實現在也還在努力,每天一點積累,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發揮他的效益。


剛好這兩年工程師也不是很好過,總之就是真的遇到了種種的不順利,每天在看一些工程師基礎科目,想要補起來,又會想到那些已經很厲害都會的人又在看新的知識,我都還沒看,真的會很徬徨。


但其實這些打擊,本來就有心理準備了。

看清現實面,知道會很苦,推到最壞的打算:

薪水可能會砍掉重來,資歷會重新累積,一切從 0 開始。

這些了解,都是機會成本,風險評估。


最近也有些朋友問我轉職工程師的事情,或許你也可以想想:

「在做一件事情前,不曉得要不要投入,最好的方式,就是把情境推到極致。」

其中一個是,當我薪水極低的時候,我還願意做工程師工作嗎?

又或是你現在已經出社會了,在原本領域扎根3-5年,基本年薪有100-150萬,現在覺得 AI 很夯,想要轉職,你願意放棄原有的年資,並且薪水降回 60-80萬嗎?

我相信依照「損失規避」原則,一般人是不會想要的。


那要怎麼降低風險?避免我在投入大把的時間轉行以後,發現根本不喜歡工程師的工作?

  1. 在轉職前,可以先在原本的工作,實行 MVP 跟 MAP。簡單來說,先去訪問軟體工程師的一天、一週、甚至一個月,鉅細靡遺的觀察,看你喜歡不喜歡他的生活。
  2. 你也可以先去看工作網上看工程師的工作內容,應徵條件要什麼,要會什麼技術技能及人格特質。這些都是防止你未來進去該產業後,會後悔的前置作業。
  3. 當然還有很多,例如更進階的,開始學程式語言,開始找免費的學習資源,動手做專案。後端 python 就用 Flask, Django 架網站,FastAPI 寫 API;前端用 javascript, react, view 框架學習架網站;打開 Leetcode先從最簡單 easy 的 list array hashmap 演算法資料結構題,嘗試解個 10 題,看自己喜不喜歡解題等等,這些都可以幫助你在轉職前,了解自己到底要不要「真的轉職」。

還沒有轉職領域目標沒關係,有時間就到處學,先水平式擴展的學,找到喜歡的領域,再開始挖,開始垂直式探索。

下個時期就是「鎖定目標」了。

專注你喜歡的領域,學習該領域知識。


我自己花了一年半在職學習,利用下班時間學,週末學,真的沒有人生...

半年找工作(三個月邊學邊找工作,三個月全力找工作)


這段日子很苦,也一度走不下去,不過我依舊樂觀,相信有一天會轉職成為工程師!


至於漸進式的轉行,我覺得你如果也喜歡目前工作的領域,可以結合你當前的優勢,加上想走職業的專長。

像如果你是生物背景或生化背景,甚至是影視工作,我相信該領域都有缺工程師,可以嘗試在這些領域裡面找工作!


所以問我會不會鼓勵別人轉職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!

能夠活著真的是非常非常渺小的機率,好不容易生在這個世界上,要好好把握,所以我會鼓勵你去勇敢嘗試,嘗試你想嘗試的東西,不要後悔,不要在未來有機會跟自己說:「早知道當初...」

不要在未來給自己有後悔的機會。

失敗,大不了就回到本行,沒有回不去,沒有走不出去,只有做與不做。


送給大家,每次低潮來襲,時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:

「痛苦會過去,美會留下」

這其實跟保持樂觀,但看清現實的殘酷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之後再來講講,為什麼人更傾向悲觀。

Thursday, February 9, 2023

《關於容身之處》


珍惜擁有的人事物,真的會更快樂,也會釋懷,釋懷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地方,沒有自己的容身處。

因為世上總有適合你的位置,也許不是這兒,不是那兒,又或許你現在有了,但可能之後也會改變,反正總有一天它會出現,只要抱著持續成長的心態,不追、不求,他們自會到來。

別老想著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,學會放下,心才會自由。

也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本來就像波紋,時遠時近,但他們依舊保持著連結。

感謝在我身邊的人們,不論是近、是遠,愛你們。

《關於記憶 - Data storage》


人腦儲存記憶與電腦儲存資料真的好像,這是為什麼電腦儲存資料的地方要叫 Memory 嗎?原來阿凡達2中柯邁斯上校的記憶能被寫入 USB,取出來,製成阿凡達是有道理的耶,腦神經通電就可以把資料寫入 USB。

簡單解釋電腦中 Main Memory(主記憶體) 跟 Mass Memory (固態硬碟)儲存資料的機制

0101 的電腦世界, 1 就是通電,0 就是斷電,利用是否有電流通過,去紀錄記憶體儲存資料的位置是 0 還是 1,藉以存成電腦看得懂的語言。

Main Memory 是你電腦主要儲存資料的部分,他通電(也就是開機)的時候可以儲存你正在作業的資料,斷電(關機)後資料就會清除。

Mass Memory 是你的固態硬碟,插上電腦(通電)寫入資料,移除後(斷電)資料仍可以保存在裡面。但有可能放久了,資料還是會不見。

讓我不禁想起,人腦加深記憶的方式也是這樣。

短期記憶像在電腦的主記憶體一樣,通電時會存在,斷電後會消失;長期記憶像在固態硬碟的資料,即使斷電了,還是會存在那裡,待下次通電,就可以把記憶喚回。但長期記憶還是可能會被遺忘,就像在固態硬碟的資料還是有消失的風險。

我想說的是,當你一直去想一件事情的時候,腦神經元就會對那塊記憶持續放電,該部分記憶就會被加強,可以想像是通電寫入資料的概念,一直想,就一直寫。如果你都不去想它,事情久了會被漸漸淡忘,就像資料在主記憶體斷電後會消失,在固態硬碟放久了也可能會消失一樣。

既然如此,身為可以選擇的你,更應該選擇去強化腦中快樂的記憶,或你想記住的事情。如果老想著不開心的事情,那塊記憶真的會被你加深,這樣一來,他就會時常出來干擾你的心情,伴隨而來的可能就是不快樂甚至憂鬱。

腦袋的世界很大,換個角度思考,等於在空白的記憶體寫入新的資料,能開發未開發過的空白!全空的地方,想放什麼就放什麼,完全可以自己架構一個新思維,多有趣!

期待一起開發那些空白。

===== 十坑ㄉ翠綠結晶 =====

感謝美美ㄉ小安一起為空白添上色彩,感謝凱泰賜照💕

零經驗轉職後端工程師 - ccClub 的陪伴

【本集定位】 非本科畢業,有工作經驗,但有興趣轉職工程師的人。 從影片了解不同學習管道、自學計畫安排。 給猶豫不決或是害怕的你:現在 CS 這麼夯,迷惘到底要不要轉換跑道?怎麼樣叫做準備好可以轉? 最近也有些朋友問我轉職工程師的事情,如果在做一件事情前,不曉得要不要投入,或許你可...